产业基地

来源:发布时间:2019-07-03 11:52

(一)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2015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明确将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写入《协定》”,威海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2019年,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做实对韩经贸合作,为招商引资、科技合作、经贸交流提供更加具体的承载区域,决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2020年1月,威海市出台《关于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的意见》。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4平方公里,西与中心城区相连,东接东部滨海新城,南临综合保税区,叠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政策,主攻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临港物流等主导产业,打造“四港联动”发展引领区、港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中韩自贸区海工装备产业园。中韩自贸区海工装备产业园位于中韩自贸区产业园北部沿海区域,总面积7.4平方公里,岸线长19公里,腹地1万亩,园区内新增工业建设用地1500亩。园区重点面向海工装备国际市场,以高端船舶制造、风电设备生产、配套零部件制造为主攻方向。整个园区规划为“一园三区”。“一园”就是海工装备产业园,“三区”分别是以招商威海船厂为龙头的高端船舶产业集聚区,以泰胜风能为龙头的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区,以云洲科技为龙头的中大型无人艇产业集聚区。产业园拥有19公里临海工业海岸线,普遍水深6-9米,最大水深34.5米,配备占地40亩的共享码头。园区水、电、暖、气、通讯、排污等基础配套一应俱全,威海港与园区毗邻,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4条,每月航班200多班次,交通物流优势非常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三)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是威海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板块,对加快中心城区向东拓展和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新城开发坚持国际标准、突出地域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营、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国际著名旅游度假胜地、会议会展和科创经济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样板。东部滨海新城在经开区占地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 5.4 万亩。新城始终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集中力量培育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会展经济、度假康养、楼宇经济、科创经济、教育培训等 5 大业态,适当扶持房地产发展,把新城打 造成高端产业策源地和未来服务业新极核。新城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入200多亿元,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升,实施道路硬化100多公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8公里,完成绿化面积达310多万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域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市委党校、市中职学校、市档案中心、威海市实验高级中学、管廊智慧中心、威海国医养生院等项目先后投入使用。

(四)威海智慧谷产业园。威海智慧谷产业园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地段,总占地516亩,总投资80亿元,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主要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创新性产业,是经开区抢抓国家服务贸易试点机遇,打造的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现已完成投资33.9亿元,建设楼宇56.5万平方米,引进日本软银、日立、中软国际、阿里巴巴、京东、中国船舶集团第716研究所、北大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型、高科技项目39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上市公司4家。培育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4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千帆计划”企业53家,市“金种子”入库培育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市级党建示范点、市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被国务院评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十四五”时期计划招引500个项目入驻,力促30个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落地,使园区总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方面走在前列。

(五)威海智能制造产业园。威海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镇,地处滨海大道北,皂埠路南,金诺路西,所前庄村东,总建设用地面积 2003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88100 平方米,规划建设厂房、宿舍、研发大楼、公用及配套用房等。其中一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占地5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8万平米,主要建设4栋厂房、1栋研发车间。园区为科技研发企业提供研发办公、智能制造车间、数控加工车间、中试车间等场所。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智能产业标准化园区,将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吸引并聚集发展要素,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威海智能制造业集约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落地量产。


编辑:韩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