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 招才引智

扫一扫
手机浏览

智能推荐
项目人才资讯

选择山东> 资讯要情> 投资动态

海洋强省建设:劈波斩浪 向海图强

来源:大众日报2019-01-14 16:06

       海洋强省建设:劈波斩浪向海图强

       ——2018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年终盘点④

w11.png

早晚有用.png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是山东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缩影。图为青岛港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创出全球最高效率。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

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方向。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号角吹响,整装出发。一年来,山东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挺进深海大洋,奏响新时代的蓝色交响曲——出台《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海洋强省建设从战略规划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省级机构改革结合自身实际推出“自选动作”,新组建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现代海洋产业“6个1”协调推进体系基本建立,总投资8000多亿元的360个重点项目陆续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厚积薄发,打破多项技术垄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努力造就一个海上山东。

陆海统筹,改革再出发

2018年3月28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成立,全省港口整合战略布局正式启动;2018年10月11日,通过与万通海欣控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实现控股万通旗下东营港区码头、仓储、管线等涉港资产。

现代化港口是陆海统筹、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点。从群港乱战到一体化发展,渤海湾港的整合协同提升是山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第一步,也是山东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一个缩影。

劈波斩浪,向海图强!长达3345公里的蔚蓝海岸,约占全国的1/6;与陆域面积相当的广阔海域,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位……大是基础,强是目标。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作出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后,山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因海而立、依海而兴。山东充分认识到,要激发海洋强省建设动力活力,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伴着初夏的暖风,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启动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成立“6个1”现代海洋产业协调推进体系,海洋强省建设从战略规划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向深海,向内陆。海洋对内陆的牵引远不仅是港口对腹地的拉动,更是产业链的融合支撑,和更深更广的开放发展。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正是山东立足海洋重构发展格局的一场变革。

距日照东岸130海里、位于海平面20米以下的黄海冷水团里,十余万尾三文鱼正在生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座智能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蓝1号”。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估算,黄海冷水团带来的综合养殖收益远期有望超过千亿元。从近岸浅海养殖驶向深远海离岸养殖,曾经引领全国海水养殖5次产业浪潮的山东,正在探索海洋渔业提质升级的新路,而其创建的“山(沂蒙山区)海接力”养殖模式,也将这片潜藏着无限发展能量的大海拉到了内陆面前。

“1个多小时到青岛,直接把济南拉到了‘海边’”,济南市市长孙述涛这样评价刚刚开通的济青高铁。打破思想桎梏,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海洋:港口整合、高铁加速、海铁联运,陆海统筹,向海发展,不仅仅是临海的7个设区市,海洋正在向山东全域敞开发展的机遇之门。

创新制度设置,从“多龙治海”到统筹协调,则进一步彰显我省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的决心。2018年11月12日下午,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这一新机构,是在中央改革大框架下,山东结合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表示,当前正在完善海洋管理部门的内部运行机制,委员会办公室将协调好涉海部门、产业、资源,解决重大和基础性的问题。

剑指产业变革,创新重子频落

“一株小小的海藻,经提取纯化得到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应用于人体组织工程,如心肌修复、肿瘤介入材料等临床医学领域,价值提升达数万倍。”在青岛明月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藻仿佛变得熟悉又陌生。

充满想象力,无数可能性,这就是海洋经济的魅力。海洋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和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均在20%左右——这样的数字乍看堪称亮眼,可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山东却有着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可以说现阶段大家都在“起跑线”,产业格局随时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重构。对此,山东有着清醒认识。

打造未来发展竞争的新优势,实现山东对海洋的寄望,必须找准切入点,高点谋划,重新出发。

“不是产学研的项目基本可以判定为‘不靠谱’”,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省启动实施的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打头便是海洋科技创新行动。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就基础而言,山东“家底”可谓雄厚;就未来发展而言,我国涉海科研力量已初步呈现向我省集聚的态势。山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竞浪逐梦,重子频落。

据省科技厅海洋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省里拿出8亿元继续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全力推进其正式入列;全力推动E级超算等重大科学装置落户,为经略海洋提供顶级的计算力支撑;目标直指揭开地球板块运动之谜的世界第三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其设计、建造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力争2021年下水;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推进,13个涉海研究所前所未有的聚力协同,将为我省海洋强省建设引入一支国家级的生力军……

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山东一直在思考破解之法。搞了一辈子科研,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管华诗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2018年6月,我国首个以海洋药物为特色的研发生产基地——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启用,企业聘请管华诗为首席专家,与其团队建立互为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位老人终于可以亲手把成果从实验室向临床应用推演。

走出第一步,还要走的更长远。2018年岁末,凭借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中集来福士捧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在中集来福士,一场依托创新的企业更新正在悄然发生,不断交付的海洋牧场装备,陆续签署的豪华邮轮订单,正待探索的海上风电、海上天然气发电船……这一切无不都在展示着创新的力量。

独木不成林,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城市发展名片,山东鼓励更多涉海企业迈向“创新+”。启动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海洋创新平台倍增计划,力争到2022年,规上涉海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左右,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00家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海洋经济新旧动能实现接续转换。

生态优先,呵护蔚蓝底色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坚持生态优先,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好蔚蓝底色。

2018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积极探索海域海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一点一滴的变化在长岛发生、积累、酝酿质的飞跃:大棚拆了,污水停了,海鲜海草回来了;风机拆除了,海鸟再度归来;交通体系全域绿色化,空气更清新……“绿色是希望,生态是方向。”长岛县委书记刘树军说。据悉,长岛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全域95%以上海水达到一类标准。

弥补历史欠账,少走过往陆域发展上的弯路,山东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志在长远,行在当下。全省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建有省级及以上海洋保护区38处,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5个、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10个。2018年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山东是唯一一个从全省层面就生态保护进行经验分享的。

在青岛等地试点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础上,“湾长制”方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印发实施,“海陆一体、河海共治”的海洋生态管理新机制正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53起非法围填海案件已全部整改到位,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正按时序推进整改。

在全省层面的项目筛选和规划上,严把生态关。“把海岸还给公众,把空间留给后人”,捧着厚厚的一本现代海洋产业重点项目手册,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面没有房地产项目,没有海岸线一公里内的项目。按照《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到2022年,全省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超过90%,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将不低于40%。

保护海洋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海洋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优良的生态成为山东半岛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海上赏鸟、游艇垂钓、生态渔业体验和环岛体育比赛等中高端生态休闲项目引来八方游客。

面向大海,满帆前行。依海富民、以海强省、陆海统筹,山东正乘风破浪,谱写海洋强省建设新篇章。

编辑:徐星航
相关推荐

资讯要情

投资动态

重要会议

重大活动

产业新闻

山东优势

完善的基础设施

开放的投资环境

巨大的消费市场

丰富的人力资源

完备的产业体系

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

不断释放的创新活力

服务型的政府机构

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深厚的文化底蕴

城市要览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德州

临沂  聊城

滨州  菏泽

十强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能源新材料

现代海洋

医养健康

高端化工

现代高效农业

文化创意

精品旅游

现代金融服务

产业项目库

招才引智

人才政策

人才需求

人才信息

经济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落户山东

设立变更

社会保障

纳税缴费

涉外服务

其他

合作案例

外商投资

重点投资

人才引进

跨国公司高管访谈

联络我们

政府职能部门

投资促进机构

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

各市服务机构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