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

来源:发布时间:2024-01-25 11:00

东营港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朝着“亿吨大港、三千亿产值”的“十四五”目标加速攻坚,着力在产业集群、港口建设、综保区建设、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一)在产业集群上攻坚突破。

当前,我市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蝶变的重要关口,东营港有决心有能力担当历史使命,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主阵地,上半年计划组织举办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进一步扩大东营港开发区影响力。在产业集群发展上,我们谋划:在上游,贯彻落实山东省“一基地两集群”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淘汰整合市内地炼产能,形成PX项目上游配套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适当规模乙烯装置,补齐集群内乙烯链条短板,并充分保障PX链条原料供应,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在中游,新上万达浆态床重油加氢裂化、亚通化工新能源一体化两大过200亿元的“减油增化”项目,推动地炼企业向高附加值化工转型;在下游,加快布局优势产业,推动亚通化学新材料、蓝湾高吸水性树脂、启恒PMMA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重点做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2个链条,特别是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把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和特种工程塑料三大产品做到行业领先。同时,依托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论证筛选确定的22个重点招引项目,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设全省领先的高端化工集群。

 (二)在港口建设上攻坚突破。

锚定“十四五”建成“亿吨大港”目标,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把东营港打造成为国家能源保障港。一是加快提升国际原油供给保障能力。在10万吨原油码头高效运营基础上,加快推进东营港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建设和对外开放事宜,尽快实现超级油轮直航东营港,打造全国进口原油重要储运基地。二是加快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加快实施东营港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明年建成投用,进一步丰富港口功能,在更大范围上释放综保区政策效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开展东营港LNG接收站项目、一突堤低温LPG码头、10万吨级粮油通用泊位、中海油仓储配套码头等工程论证建设,进一步提升东营港综合服务水平,推动东营港由“装卸港”向“贸易港”转变。三是加快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加快疏港铁路一突堤联络线建设,打通疏港铁路全面运营“最后一公里”,初步构建起我市海铁联运大通道,形成公、铁、海、管多式联运体系,实现更加高效的原料储存储运供应区域循环。

(三)在扩大开放上攻坚突破。

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政策作用,力争在全国综保区综合排名中进入前30位。一是稳住外贸存量。紧密调度天弘、中海油原油进口业务,食品、油品及化工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外运等物流企业稳定开展业务,同时服务好黄金加工、诺尔出口业务,稳定外贸基本盘。紧密调度综保区内圣道尔、利阳纺织、红酒等加工企业加大生产负荷,提高饲料加工、电路板等加工企业开工率。二是加快培育外贸增量。加快非危化品燃料油仓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展业务。加快推进与俄罗斯农业集团合作的葵花籽油精炼及仓储项目,力争年内投产。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园、匹克球及球拍加工生产等项目;协助做好黄金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加快与广西广投合作的油品、化工品进口业务,做大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保税船燃业务,力争早日开展业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东营港5万吨集装箱码头、通用码头优势,招引中粮、融通集团等国内知名粮企入驻,做大做优粮油进出口大宗贸易,同时拓展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及仓储物流业务,持续拓展外贸增量。三是拓展业态创新。待保税维修目录增列批复后,大力开展高端石油装备保税维修业务,同时恢复开展电路板保税维修业务。创新开展黄金珠宝首饰文创研发业务。依托东营港及周边腹地需求,开展整台套高端设备租赁业务。

(四)在港产城一体化建设上攻坚突破。

充分整合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优势,邀请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参与仙河镇总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按照东拓西控的发展思路,挖掘辖区资源禀赋,全面抓好“一城三区”建设。一是谋划建设高新商务科技服务区。立足东营港高端石化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开发区行政办公区域向仙河镇转移,配套餐饮、住宿、会展等办公服务功能,打造全链条办公经济发展模式,以新业态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同时,深挖人才科技资源潜力,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孵化和培养一批专注数字经济的专精特新企业,助力打造“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新发展。二是以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为中心打造全新教育片区。依托高质量教育带动力,加快周边区域配套建设、综合体打造、景观提升,形成高品质生活居住区。三是致力打造全市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聚焦文化旅游开发,加快辖区地热资源深度利用,围绕生态康养、农业休闲、油地文化等特色亮点,全面提升文旅服务功能。

(五)在园区建设上攻坚突破。

在安全管理方面,坚定实施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封闭管理示范工程,重点建设交通应急调峰调度指挥中心、危化品车辆一体化服务中心、港区危化品车辆示范停车场等公共配套,完成新建港东六路南段至海港路、港西二路南延至桩埕路等6处道路贯通工程,制定完善封闭园区管理制度,全力打造一流安全化工园区。在绿色赋能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加快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及装备的创新和应用,强化能源梯级利用,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以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全面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数字赋能方面,与未来集团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确定性网络”示范园区,加快释放产业数字化“红利”。同时,在“数字产业化”上,开展“电子化学品制造专项提升”和“智慧物流突破升级”两大行动,推动电子级环氧树脂、光学电子薄膜等16个数字经济项目明年开工;整合车货匹配、合同管理、智能结算等关键环节,建设国内第一个“化工园区数字物流一体化平台”。


编辑:李菁文